發(fā)布時間:2024-04-15 | 瀏覽量:926
技術領域
本發(fā)明涉及半導體電子器件技術領域,具體涉及一種Trench MOS器件及其制備方法。
背景技術
Trench MOS器件是一種新型垂直結(jié)構器件,是在VDMOS(垂直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)的基礎上發(fā)展起來的,和VDMOS相比,Trench MOS具有更低的導通電阻和柵漏電荷密度,因此具有更低的導通和開關損耗和更快的開關速度。同時由于TrenchMOS器件的溝道是垂直的,故可進一步提高其溝道密度,減小芯片尺寸。
目前比較常見的Trench MOS器件的源極是通過在外延襯底的金屬區(qū)域刻蝕通孔,沉積金屬,以連接源極,將源極接出,但是為了避免寄生三極管效應,通孔一般會刻蝕至阱區(qū),并且在沉積金屬之前先要進行離子注入,減少金屬與源極的接觸電阻。
但是,沉積金屬之前的離子注入與阱區(qū)的摻雜離子為同類型的摻雜,當在沉積金屬之前進行離子注入時,由于通孔深度變深,阱區(qū)的摻雜會下闊,形成凸起,減少抗壓外延襯底的厚度,結(jié)曲率半徑變小,造成BV(擊穿電壓)下降。
發(fā)明內(nèi)容
針對現(xiàn)有技術的不足,本發(fā)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Trench MOS器件及其制備方法,旨在解決沉積金屬之前注入與阱區(qū)的摻雜離子為同類型的摻雜,由于工藝波動所引起的通孔深度變化而導致阱區(qū)的摻雜下闊,使PN結(jié)形成曲率半徑較小的凸起,造成BV下降的技術問題。
本發(fā)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Trench MOS器件的制備方法,Trench MOS器件的制備方法包括:
1、提供一P型外延襯底,并在P型外延襯底上刻蝕形成溝槽,在P型外延襯底的表面和溝槽上沉積預設厚度的第一介質(zhì)層20。溝槽的深度為1μm-1.5μm。預設厚度為400?-700?。當預設厚度太薄時,無法有效地隔離襯底與柵極,造成短路。第一介質(zhì)層20的生長溫度為800℃-1100℃,通過熱氧和高溫的方式,能提高第一介質(zhì)層20的致密性和平整性。
2、在溝槽內(nèi)的第一介質(zhì)層上生長多晶硅,以將溝槽填滿,并將多晶硅30進行磨平回刻。多晶硅30磨平回刻后,形成柵極,避免多晶硅30殘留于P型外延襯底10的表面造成短路。
3、在P型外延襯底于靠近溝槽的側(cè)壁的一側(cè)依次進行N型摻雜和P型摻雜,得到阱區(qū)和源極,源極設于阱區(qū)之上。具體細分為:
(1)對P型外延襯底10進行N型摻雜,摻雜劑為磷,N型摻雜的溫度為700℃-1000℃,得到阱區(qū)40;其中,N型摻雜的濃度為1×1010cm-3-1×1014cm-3。
(2)對P型外延襯底10進行P型摻雜,摻雜劑為硼,P型摻雜的溫度為800℃-1100℃,得到源極50。其中,P型摻雜的濃度為1×1013cm-3-1×1017cm-3。
4、在P型外延襯底的表面沉積第二介質(zhì)層,于靠近溝槽的一側(cè)刻蝕第二介質(zhì)層至阱區(qū),形成凹槽。凹槽的深度為0.3μm-0.6μm。用于沉積金屬60,將源極50導通接出,但是為了避免寄生三極管效應,凹槽一般會刻蝕至阱區(qū)40。
5、在凹槽內(nèi)以第一預設溫度、第一預設濃度進行P型離子注入,待P型離子注入完成后,以第二預設溫度、第二預設濃度進行N型離子注入。具體細分為:
(1)P型離子為硼離子,第一預設溫度為800℃-1100℃,第一預設濃度為1×1012cm-3-1×1015cm-3。通過第一預設溫度和第一預設濃度的設置,以控制P型離子的擴散區(qū)域。擴散區(qū)域太寬,會影響閾值電壓,擴散區(qū)域太深,將會導致源極50區(qū)域短路。
當?shù)谝活A設濃度太低時,抑制N型離子的擴散有限,阱區(qū)40下闊形成凸起,導致BV下降;當?shù)谝活A設濃度太高時,導致P型離子的擴散區(qū)域變寬變深,影響閾值電壓或造成源極50短路。
同理,當?shù)谝活A設溫度過低時,P型離子的擴散區(qū)域有限,抑制N型離子的擴散有限,阱區(qū)40下闊形成凸起,導致BV下降;當?shù)谝活A設溫度太高時,導致P型離子的擴散區(qū)域變寬變深,影響閾值電壓或造成源極50短路。
(2)在預設次數(shù)下,N型離子為砷離子,第二預設溫度為700℃-1100℃,第二預設濃度為1×1013cm-3-1×1016cm-3。N型離子和P型離子均是通過凹槽的底部邊緣注入。
說明:為了減少金屬60與源極50之間的接觸電阻,需要在沉積金屬60之前注入與阱區(qū)40的摻雜離子為同類型的摻雜,進行N型離子注入。但是,N型離子與阱區(qū)40的摻雜離子類型相同,將會導致阱區(qū)40的摻雜下闊,形成凸起,減少抗壓外延襯底的厚度,結(jié)曲率半徑變小,造成BV的下降。因此,在N型離子注入之前,注入P型離子,以抑制N型離子的擴散,使得阱區(qū)40平滑,改善凸起的形成,從而抑制BV的下降。
6、待N型離子注入完成后,在凹槽內(nèi)沉積金屬。
有益效果:
與現(xiàn)有技術相比,本發(fā)明的有益效果在于,解決了沉積金屬之前注入與阱區(qū)的摻雜離子為同類型的摻雜,由于工藝波動所引起的通孔深度變化而導致阱區(qū)的摻雜下闊,使PN結(jié)形成曲率半徑較小的凸起,造成BV下降的技術問題。
元器件符號說明:
P型外延襯底10,第一介質(zhì)層20,第二介質(zhì)層21,多晶硅30,阱區(qū)40,源極50,金屬60。
具體實施方式
項目 | 凹槽的深度(μm) | BV值(V) |
實施例1 | 0.3 | 35.7 |
實施例2 | 0.4 | 35.2 |
實施例3 | 0.5 | 35.3 |
實施例4 | 0.6 | 35.2 |
對比例1 | 0.3 | 35.4 |
對比例2 | 0.4 | 34.8 |
對比例3 | 0.5 | 34.1 |
對比例4 | 0.6 | 33.2 |
根據(jù)上表實施案例數(shù)據(jù)可知,凹槽的深度越深,刻蝕到阱區(qū)的深度越深,注入的N型離子越容易造成阱區(qū)下闊,凸起越大,BV下降越多,當在N型離子之前注入P型離子,能有效地抑制阱區(qū)下闊,抑制凸起的產(chǎn)生,提升BV。此外,凹槽越深,P型離子的抑制作用越明顯。